(原标题:6G声明发布,卫星互联井喷之年已至?)
前言:在“央企AI“政策唤醒”主权AI“意识、新一轮信创(计算机国产替代)蓄势待发之际,海外6G联盟的组建有望促进通信产业链国产公司发力,通信板块估值有望迎来提振。卫星互联网是实现6G空天一体化核心特征的重要抓手,我国已提前布局,央企引领市场加速形成。商业航天是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重要途经,2024年或在政策加持下迎来井喷之年,航空航天央企估值有望提振。
工具选择上,6G=5G+卫星互联网。如果大家更看好6G时代下,通信产业链的迭代升级,跟踪指数布局电信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通信技术相关公司的5GETF(159994)或值得重点关注。
如果大家更相信卫星互联网带来的商业航天需求中,航空航天央企的引领作用,那么央企科技引领ETF(562380)跟踪指数布局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当前配置价值凸显。
一、6G通信:6G领域催化频现,相对5G有何不同?
2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芬兰、法国、日本、韩国、瑞典和英国政府就6G无线通信系统研发的共同原则达成一致,并发表联合声明。声明称,将通过共同努力支持开放、自由、全球、可互操作、可靠、有弹性和安全的连接。
同时,AI-RAN联盟同样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成立,由全球算力芯片龙头牵头,共11名初始成员。该联盟旨在将AI集成到蜂窝通信技术中,以进一步推进无线接入网络(RAN)技术和移动网络,为企业在6G时代做好准备。可见,AI和6G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6G领域催化频现,那么6G相对5G有何不同呢?从应用场景端,或许能更好理解二者的区别。早在2023年6月,《IMT面向2030年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就明确了6G的六大应用场景——沉浸式通信、超高可靠时延、海量通信、泛在连接、通感一体化、通智算一体化。
(1)沉浸式通信:前段时间某消费电子巨头的XR旗舰产品Vision Pro的火热吸引了较多资本市场目光。而“沉浸式通信”的重要落地终端就是XR(VR/AR/MR)产品,于“感官互联网”中实现极致的多感官互动。感官互联网的本质是将感官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5G时代我们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官互联交流,6G时代感官有望被进一步拓展到触觉、嗅觉和听觉。
图:全球VR头显出货量有望持续攀升
(信息来源:银河证券)
(2)超高可靠低时延。6G的这种特征主要针对那些对可靠性(不断网)和时间延迟(网速不慢)要求特别高的应用,比如车联网、远程医疗、动作控制等。远程医疗方面,在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的6G技术加持下,无论医患对话还是诊断手术,均可实现与面对面进行相当的效果。据预测,2027年全球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727.6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5%,国内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可达770.5亿元,每年增速维持在40%以上。
图:2023年国内远程医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70.5亿元
(信息来源:银河证券)
(3)海量通信。5G“连接万物”,6G“智联万物”。为达成这一使命,6G会囊括更多的终端、更密集的连接以及新的人机接口。据测算,至2030/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将达到184/1216亿台,远超地球总人口,移动通信月均流量将达到6835/58550亿GB。智慧楼宇是经典范例,在6G级别的数据接口加持下,整个建筑可以作为智能实体进行管控,信息能够在电子产品、智能材料、控制系统和用户之间无缝流动。
图:移动通信月均流量将实现爆发式增长
(信息来源:银河证券)
(4)泛在连接。截至2022年末,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量5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4亿,仍有接近45%的用户缺乏基本的互联网接入。当下全球移动通信网络仅覆盖了陆地表面的20%、地球总面积的6%。6G将突破地面网络限制,为用户提供无死角、无盲区的泛在移动通信服务。
(5)通感一体化。通感一体化即通过软硬件资源共享或者信息共享,实现通信与感知功能协同。例如高精度的定位与追踪,实时定位与制图、“千里眼“和”顺风耳“等人类感官增强、智慧家居等。通过精确、实时感知人的位置和行为,实现更为丰富的通信功能。
(6)通智算一体化。通信速度是制约算力的一大瓶颈,6G时代下,AI生态体系将得到更强加持。推动当前在云端的集中式AI向分布式AI转变,2024年初以来爆火的AI PC、AI智能手机均有望采取此技术路线,通过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实时边缘推理,能够实现本地数据脱敏、隐私保护、高度个性化。2024年2月脑机接口首位人类试验者康复,可以用“思维“操控鼠标,6G既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又是控制物理世界与智能世界的神经系统,在脑机接口技术突破的背景下,长期6G有望在人机交互领域有所作为。
整体在“央企AI“政策唤醒”主权AI“意识、新一轮信创(计算机国产替代)蓄势待发之际,海外6G联盟的组建有望促进通信产业链国产公司发力,通信板块估值有望迎来提振,5GETF(159994)配置价值凸显。
二、卫星互联:空天一体化为6G关键,消费者端场景持续拓展
如前文“泛在连接“中所述,由于卫星互联网具有广覆盖、低时延、高网速、低成本的特点,是实现6G天地融合、万物互联的关键。6G的关键特征为实现空天地一体融合,其通信网络架构将以地面蜂窝移动网络为基础,结合低轨道通信卫星特点,通过深度融合来实现海陆空全覆盖,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对于新技术拓展的市场而言,C端(消费者端)潜力常常值得关注。2024年2月22日,某国产手机公司的新旗舰手机引入天通卫星通信,高端智能手机卫星通信渗透率持续提升。该新机型连通天通一号卫星,支持实时语音、双向短信,配合自研通信信号增强芯片,能够使卫星通信收发性能提高21%,且实测卫星连接速度、信号质量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卫星通信功能未来有望逐渐成为旗舰手机“标配“,未来2年卫星直连手机市场空间有望超7000万部。叠加”以旧换新“的扩内需政策和消费电子自身的换机周期,卫星通信功能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为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重要的中期市场化支持。
我国卫星互联网已有所布局。政策端,2020年启动的新基建计划以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范畴。我国航天、电子部门分别启动了鸿雁、虹云等低轨星座卫星互联网工程建设计划。后续持续推进,当前国内已发布的卫星星座项目中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道卫星项目已达10个,规划总卫星发射数量超1万颗,卫星发射集中在2022-2025年,卫星互联网未来不缺催化。
图:2015-2022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整体融资金额(亿元)
(信息来源:方正证券)
民间资本端,2018年我国卫星互联网资本市场开始逐步活跃。民间资本助力卫星互联网发展,市场融资集中卫星制造领域。近年来,Starlink星座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验证大规模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组网建设的可操作性,为国内资本市场对包括卫星互联网在内的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布局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关注5GETF(159994)投资价值。
三、商业航天:供应链聚集效应初现,商业航天时代或已来
如前所述,商业航天是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重要工具。2月27日,国内重要航天央企发布《2023年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规划2024年航天活动,我国商业航天时代或已到来。
据《蓝皮书》预测,我国2024年航天发射次数将达到100次左右,同比2023年的67次增加49.3%,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长八火箭将执行多次发射任务。伴随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在6月底具备发射能力,2024年商业航天发射次数有望达到30次,同比增加50%,发射数量实现跃升。其中三款新型火箭将于2024年首飞,可复用火箭渐行渐近,或将持续提供商业航天领域的新催化。
表:2022年全球火箭发射情况
(信息来源:中泰证券)
“十四五规划“首次将空天科技写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内容,多地出台政策抢占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先机,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北京提出”南箭北星“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2028年形成大规模星座运营能力;上海依托G60星座建设航天高科技产业基地;海南依托发射场优势建立星箭一体生产基地。其余西安、广州、重庆、宁波、武汉等城市也在陆续加码商业航天,井喷之年或已至。
整体在“央企AI“政策唤醒”主权AI“意识、新一轮信创(计算机国产替代)蓄势待发之际,海外6G联盟的组建有望促进通信产业链国产公司发力,通信板块估值有望迎来提振。卫星互联网是实现6G空天一体化核心特征的重要抓手,我国已提前布局,央企引领市场加速形成。商业航天是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重要途经,2024年或在政策加持下迎来井喷之年,航空航天央企估值有望提振。
工具选择上,6G=5G+卫星互联网。如果大家更看好6G时代下,通信产业链的迭代升级,跟踪指数布局电信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等通信技术相关公司的5GETF(159994)或值得重点关注。
如果大家更相信卫星互联网带来的商业航天需求中,航空航天央企的引领作用,那么央企科技引领ETF(562380)跟踪指数布局航空航天与国防、计算机、电子、半导体、通信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当前配置价值凸显。
风险提示
尊敬的投资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请投资者关注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以及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特有风险。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六、以上基金由银华基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yhfund.com.cn】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基金没有风险。
本文源自:金融界